海安枢纽经济经过近几年的高点定位和奋力打造,已形成澎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结枢纽经济的推进经验,回顾产业发展大格局的构建过程,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海安枢纽经济新业态的孕育创造了天时地利。2012年启动建设“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是海安推进枢纽经济发展战略的开先创举。经过7年开拓拼搏,最终建成省级商贸物流园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省示范物流园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物流园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海安以枢纽经济为发力点,全力推进枢纽、物流与产业三大优势转换,具有海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信念越来越坚定,方向越来越清晰,道路越走越顺畅。
可以肯定,海安市委、市政府领导海安人民持续推动“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发展战略的奋斗历程,在振兴海安经济、提升城市地位上取得了璀璨的成就,也进一步拓宽了凝才聚智、加速发展多种经济的广阔空间。
依托独特区位优势构建新的发展路径
海安是长三角南北交汇的战略交通要冲,自古为沟通江淮东部腹地的商贸集散中心。早在汉代,即以“三十六盐场咽喉,数十州县要道”著称。然而随着江海平原的向东向南延伸,本来滨江临海的海安成了江海平原的“内陆”——由于缺江少海,相对远离上海,本来独特的区位优势倒反而成了劣势乃至不能充分发挥。
常言道:得枢纽者得天下。纵观国内外经济发达城市,多数都在先天区位集聚的基础上,开展枢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海安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深入研究,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等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层层递进,不断加厚拓广。先后投入150多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475公里,区镇高等级公路覆盖率100%,农村公路三级以上比例达37.6%,在南通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海安全力配合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建设,新长、宁启、海洋三条铁路在海安交汇,盐通高铁、沪苏通铁路以海安为重要节点,海安是全省两个二级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大大提升了海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铁路货运核心地位,海安站场被列为全省6个铁路货运枢纽之一。
“十三五”期间,千吨级连申线内河航道全线整治工程竣工,使海安与上海、南通、太仓等重要港口城市通过内河航道一线贯通。海安船闸是南通仅有的两个千吨级双线船闸之一,凤山港作为南通市唯一的千吨级内河港口,实现内河集装箱运输通江达海。升级改造后的省级航道通扬线与连申线在海安交汇,形成一纵一横高等级骨干航道。海安全市水运航道里程超过600公里。
经过10多年的规划建设,海安已成为省政府明确的两个落户县级城市的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正是公、铁、水枢纽体系的合榫对卯形成,让海安人既大踏步迈开致富步伐,也品味到货畅其行的便捷。养鸡卖蛋曾是海安农民传统的致富之路。但由于过去交通不便,外运很麻烦,上世纪末,“百万雄鸡下江南”虽扬名全国。却是勤劳实干的海安农民风餐露宿,靠着骑脚踏、开三轮,捆绑鸡笼闯荡江湖,个中艰辛令人心酸。“那时候,路不好走,出货不容易,许多人干得非常辛苦……”是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现如今,但凡经营禽蛋等农副产品的,方圆千里、数千里均能朝发夕至,赚钱来得快且容易多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原料采购则更加便捷,集装箱、货柜乃至大宗商品既可飘洋出海,也可直接送到家门口。
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力量,在海安快速融入全国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盐通高铁、沪通铁路以及海洋铁路的通车,海安将从“动车时代”进入“高铁时代”,国家铁路网中的“节点城市”地位日益显现。
毫无疑问,“高铁时代”和“节点城市”的实现,将为海安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品位的大幅提升带来令人瞩目的大变化。升级蝶变后的海安,将在长三角北翼凭借独特的枢纽优势彰显出这是一座“通江达海”的经商兴业之城。
组建经营服务平台优化营商投资环境
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随着“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发展战略的明确与传承,海安持续推进枢纽经济承载平台的建设。海安市委、市政府和海安商贸物流园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发展目标,打造多式联运平台,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共建首个物流基地,成功开行“一带一路”中亚班列、东盟班列和铁海快线班列;开通海安——上海、太仓等地江海河联运航线;与上海、大连、郑州三家期货交易所紧密合作,先后设立交割仓(厂)库6家,交割品种达到9个,建成苏中地区最大期货交割库群;同时,获海关总署批准,建成的全省第五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此外,海安又通过多种途径,想尽各种办法,积极打造、升级现货贸易市场,吸引了一大批大宗物资贸易商进驻海安,有效降低企业原料采购和仓储运输成本。所有这些有力举措的全面实施,对海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7年11月,海安第66个物流周暨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上海招商推介会在上海自贸区召开。上海外高桥企业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北大方正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远盛仓储有限公司等近80家塑料、物流、仓储、进出口贸易企业负责人踊跃参加活动。可谓巨商大贾摩肩接踵,业界达人纷至沓来,体现了海安商贸物流产业的巨大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海安商贸物流园经过7年多的发展,落户物流项目20多个,总投资近120亿元;新认定3A、4A级物流企业10多家,入驻3A级以上物流企业9家、省重点物流企业6家,先后形成200多条物流专线连通全国各地。
正是这些物流平台和物流项目的有力推进,使海安枢纽经济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海安亚太轻合金项目每年需要消耗大量有色金属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取得,原来只能依靠上海、无锡两地交割库供货,企业组织进货,必须通过卡车长途运输,不仅时间周期长,手续麻烦,且容易引发意外。而现在从海安交割库进货,不仅免去往返奔波,单是节约运输费用每年就超过500万元,大大降低了企业原材料采购的物流成本。
交通枢纽和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还诱发国内一大批综合交易平台纷纷入驻海安。紧邻海安高速出口的中国东部家具产业基地,就是典型的“孔雀东南飞”,如今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产销储运”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家居产业集聚区。地处海安核心商圈的华中五金机电城,已拥有经营商户500多家,入驻率达98%。
扩张多元新兴产业不断创新运转模式
海安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搭建物流平台,最终目的是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要把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再将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必须创新枢纽、物流、产业的联动模式,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海安一直紧跟形势着力打造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坚持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材料和时尚锦纶等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机器人及智能控制、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汽车及其配件、电子信息和航空航天配件等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集聚打造家具等消费类特色产业,形成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全产业链模式。同时集约攻关生物医药、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战略产业。
客观说,较长时期以来,外界对海安的认知是个农业大县,养殖业比较发达、工业相对滞后;而今日之海安,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都可以说是乘上枢纽经济发展的动车,其速度和质量均形成强劲发展势头。可谓优势能扬,劣势能转枢纽海安交通论坛,堪称全方位崛起。
海安是革命老区,是苏中七战七捷的战略指挥中心,又有“铁军精神”一直滋养着不甘落后的海安人。所以海安的各级领导,很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善于用“铁军精神”来指挥打经济仗。因此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攻坚,一仗一仗地打,一个一个地突破。海安市四套班子负责人和各镇区主要领导均常年奔波在外,积极洽谈业务,并以“店小二”精神与商界人士广交朋友。与此同时,还采取“副科职领导干部加企业负责人、加专业招商人员”组成政企联合招商小组的办法,驱动150多个招商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海安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多管齐下,着力放大枢纽经济的带动效应。一是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充分放大物流业“第三利润源”积极作用,贴近企业需求实际,采取多种帮扶举措,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通过建设排他性、独特性物资流通交易平台,成功打造新材料、现代纺织、现代家居、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三是推动城市能级快速提升。全国百强县排名海安位置前移至第24位,位居南通上榜4县市第1位。全国县域投资潜力200强榜单列第48位,比南通另一上榜市高33个位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创必成,高分创成”;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创建……一座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品位现代、文化彰显、生活便捷、管理精细的现代化中等城市雏形正在显现。
如今的海安既拥有保税物流、期货交割、多式联运、大宗物资交易四大高端、专业的物流功能平台,又先后建立起有色金属、塑料原料、纺织材料、生鲜冷链以及木材、粮食“六大物资集散中心”。随着诸多规划分批实施逐步到位,一个公、铁、水联运便捷,金融、信息良性互通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产业板块基本成型。
令人更加欣喜的是,海安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2019年全市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50多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70多个。全国创新百强县(市)排名跃至第14位;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排名升至第12位。
拓展枢纽经济促进多种业态同振共兴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是海安市委、市政府为海安未来发展描画的美好蓝图,也是近百万海安人意气风发、不懈奋斗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依托交通枢纽优势,不断拓展枢纽经济效应,是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
但枢纽经济不是单一经济,必须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文旅经济、数字经济乃至与城市服务水准密切相关的“夜经济”“她经济”(女性经济)广泛融和、深度契合,才能真正彰显一座城市的发展高度。因此海安要把枢纽经济拓展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加速器,就必须在具有一定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聚焦着力文旅经济、数字经济乃至“夜经济”“她经济”的开发投入。
文旅经济是城市文化产业和现代旅游业开发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因凝聚文化而具有更强传播性,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与知名度。旅游业则必须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或文博事业来形成良性循环。客观地说,这两个产业都是海安必须下大气力振兴发展的弱势产业。随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联抗烈士陵园乃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公馆、青墩遗址博物馆的不断完善、建成,在海安区位交通优势的加成下,加快发展文化业、旅游业具备基本条件,文旅经济突破发展将助力“十四五”期间海安枢纽经济立体化、全方位拓展。
数字经济是现代城市都在重点关注的新兴业态,它是以信息通信技术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力形成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将使技术发生质的变革,催化新的产业诞生,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驱动力。只有将各种传统产业经济与数字经济拥抱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壮大发展原有产业,扩展城市的经济规模。机床制造业作为海安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如果停留在过去粗放的产品设计、人工制造和管理模式中,将导致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缓慢,生产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弱势甚至失去市场。若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赋能,对行业的设计制造、管理流程、市场营销等工业流程进行广泛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有力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海安软件产业园、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是数字经济的产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将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且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夜经济”“她经济”也应成为提升海安枢纽城市地位的重要补充。“夜经济”“她经济”本是大、中城市的一抹亮色,但海安要快速提升工业强市水准,就必须广泛吸纳人才。只有吸纳人才,扩大产业工人队伍,大量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年轻人才能涌入海安。而年轻人对“夜经济”“她经济”非常关注,哪座城市具备“夜经济”“她经济”活力,他们就会流向哪座城市。
在海安城区的核心商圈、交通要道、文博场所周围,开辟滋养“夜经济”“她经济”的服务设施,要让有知识、有才能、有抱负的年轻人在海安创业、兴业枢纽海安交通论坛,并在这儿安家落户。只有大量接纳外来人口,海安的城市规模才能不断扩大,“海纳百川、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才能真正建成。
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海安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133.21亿元;工业应税销售则超过2000亿元。这已经是一个北方同类城市产出、销售水平的两至三倍。假以时日,海安的未来一定令人十分向往,海安人心中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